孩子从刚开始上三年级就调皮惹事,特别不爱学习,怎么劝说都没用,我们为此伤透了脑筋,今年三年级下半学期了,孩子还是一上课就犯困,咋办呢?孩子三年级了不好好学怎么办?
孩子进入三年级后,有不少家长突然发现孩子有很大的变化,这种变化并不仅仅是在学习成绩上出现下滑,还有孩子对大人的管教开始出现顶嘴不服气现象,这是很正常的,家长要正确看待。

孩子三年级了不好好学怎么办?
第一,父母的榜样作用。

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每天与父母接触的时间比较长,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发展。譬如爱好看书的父母,培养出来的孩子,更多的拥有阅读的好习惯,笔迹工整的父母,培养出来的孩子,更有可能书写规范、美观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,要提高孩子的学习,父母必须要先做好榜样。

第二,引导孩子端正正确的学习态度。

无论做任何事情,没有端正的态度,注定不会成功。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,一二年级阶段,刚刚进入学校开始相对稳定的学习生活,必须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,而不是所谓的随随便便学学就好了,这关乎着孩子今后整个学习生涯的态度。小学一二年级的成绩好坏,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,但这时候的学习态度,却决定了孩子今后的人生。

第三,要引导孩子形成正向的思维品质。

孩子学习中遇到挫折时,有的孩子会心情沮丧、一蹶不振,而有的孩子会越挫越勇,激发出更大的斗志。还比如,考试成绩不理想,有的孩子会感觉:“考这么差,我好沮丧啊。”而有的孩子会想“这次没有考好,一定要吸取这次的教训,下次考好。”上面这些遇到问题不同的表现,都与孩子的思维模式有关。对于孩子来说,学习具体的知识固然重要,但培养他乐观、坚毅、柔韧的品质也许更为重要。在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,就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,有助于孩子在将来的高年级学习生活中,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。

已经错过了一二年级的黄金时期,家长们一定要利用三年级这个孩子可塑性还相对较强的成长阶段,从以上三个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。不然,等孩子进入高年级或者初中、高中的时候,差距彻底拉开,你再想管也有心无力了。

第四,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

一二年级阶段,孩子们所学的知识相对简单,孩子们取得好的成绩也相对容易。正因为如此,一些家长错误、麻痹地放松了思想,没有重视让孩子养成诸如“每天阅读”、“规范书写”、“认真检查”、“坚持预习”、“及时复习”等良好的学习习惯。有这些认识误区的家长等孩子到了三年级以后,大多会有一个共同感叹:孩子的成绩怎么忽然与别人出现了差距呢?小学一二年级,作为孩子学习生活的起点,是孩子可塑性最强的时期,这个时候所形成的习惯,将会贯彻孩子整个学习生涯,进而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发展。

第五,家庭在教养方式上要民主和谐。

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于小学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发展,起着不同的作用。譬如专制型的家长,容易抹杀孩子的创造性思维;溺爱型的家长容易使孩子产生学习上的拖延性;放纵型的家长培养的孩子自控能力差,消极情绪严重。民主型的家庭才可以养成孩子乐观健康的性格,在学习习惯培养上也会如鱼得水。家长要根据目前家庭的状况,有针对性的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