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完Think后的感悟,怎么样学校think英语比较好
发布时间:2025-08-20 15:31:11
最近刚带孩子学完Think这套教材,真的有不少心得想要分享给大家。先说说Think适合什么样的孩子吧。
Think不太适合三种情况:一是词汇量低于1200的零基础孩子,这样的话学习难度会比较大,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;二是完全靠自学的普通孩子,因为教材内容难度跨度大,尤其是遇到虚拟语气和长难句的时候,孩子很容易卡住;三是一些只会照着PPT念的老师,因为Think更注重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,比如会讨论一些比较有深度的话题,像“AI应该拥有和人权吗?”这样的内容。不过,Think也有非常适合的学习对象:备考KET卓越和PET的孩子,因为Think 1的知识点和KET考试基本对应,Think 2则是对标PET考试;还有国际学校或者双语学校的学生,因为教材的话题和IB课程有很好的衔接;以及需要满足新课标要求的孩子,因为现在中高考的阅读题源和Think的文章有不少重合点。再来说说自学的方法。我给孩子安排的是每天1.5小时的学习时间,分为四个步骤:
第一天精读课本:先听课文,然后用翻译笔查生词,最后进行精读,圈出同义替换的词汇。
第二天做练习册:重点攻克语法错题和阅读陷阱题,我还会用红笔标记出原文中对应选项的位置。
第三天强化听说能力:跟着Developing Speaking板块练习口语,然后把录音发给老师点评。
第四天复盘和拓展:让孩子默写一些词根词缀,比如port可以联想到import和export,还会结合《神奇树屋》做一些非虚构章节的补充阅读。另外,我还发现了一些免费的学习资源,对孩子的学习帮助很大:
语法方面:可以在B站搜索“吴老师Think精讲”,里面的虚拟语气讲解特别生动,还配有漫画。
词汇方面:Quizlet上搜“THiNK加单元号”,就能找到现成的单词卡片,还有一些游戏可以玩。
听力方面:早餐时间可以听BBC Home School History,里面有很多文化相关的话题,可以作为知识的延伸。如果孩子在自学过程中一直没有明显的进步,那就得及时调整策略了。我建议可以给孩子找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系统地带一带。一个好的老师不仅教学经验丰富,而且教学内容体系完整,学习效果肯定比孩子一个人瞎摸索要好很多。我们在选择老师的时候也费了不少心思,对比了好多机构,最后选了一位专门教原版教材的老师。这位老师带的是3人的小班课,课堂上特别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,不是那种一味灌输知识的类型,而是通过引导和启发的方式教学。老师也很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,孩子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了,老师会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,课后的反馈也很及时,我随时都能了解到孩子的学习进度,还有专门的助教老师负责答疑和作业批改。学了一段时间下来,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有了明显的进步,校内的成绩也稳定在95分以上。最后说说Think为什么会这么火。其实Think已经成了新课标下的“隐形教材”,它在能力培养上和新课标的要求非常契合,比如跨文化意识的培养,教材里有墨西哥亡灵节这样的跨文化单元;思维品质的培养,像Train to Think板块会教孩子分析社交媒体的利弊。题型上也和中高考高度同步,比如上海中考的“海洋保护”题源就和Think L2同主题文章很相似,高考议论文的写作模板也可以从Think的先驳后立结构中找到原型。我家孩子属于普通娃,通过学习Think也实现了逆袭。我的心得是:听力要先抓起来,用兴趣驱动孩子去听去学,然后再慢慢啃那些科普类的文章。另外错题本也很重要,把语法错题标出来,周末让孩子多读几遍,读完还可以用小零食奖励一下孩子。选老师的时候,一定要找那种会提问的老师,能针对单元话题引导孩子进行辩论,像“数字货币的利弊”这种话题;还要找那种懂考点的老师,能讲透PET阅读的陷阱,比如“选项部分匹配不等于正确”。老师在作文批改的时候,也要能具体指出逻辑上的问题,比如“缺少驳论过渡句”这种细节。在找老师方面,我的建议是:优先考虑剑桥认证的机构,然后是家长群里口碑好的老师,最后再通过平台筛选。试听很重要,试听满意后再考虑月付的方式,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。